毛主席曾以“长征是宣言书,长征是宣传队,长征是播种机“的比喻来评价长征在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。关于长征中的英勇的红军将领、可歌可泣的故事真是太多了。今天就来说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---陈树湘。
陈树湘出身贫寒,他父亲是个佃农,母亲在他5岁的时候因病去世,8岁就到一个地主家当小长工,放牛、割草等农活,样样都干。1914年大旱,田里颗粒无收,他随父亲流落到长沙市小吴门外陈家垅,在长沙一呆就是十余年。父子俩相依为命,以种菜、宰猪、帮厨为生,日子过得十分艰难。
真是因为那个混乱的年代,让他有机会看到很多进步学生的街头演讲。那时候他每天卖完菜以后,经常去听学生的演讲,看学生的话剧演出。甚至有时候都能到深夜才回家,慢慢的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反帝爱国的“有志之士”。
陈树湘在长沙的时候,他住的地方距离清水塘仅一岭之隔,而清水塘正是当时的毛泽东居住的地方。因为卖菜的缘故,陈树湘也就认识了毛泽东,也深受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喜爱。在这里,他还结识了常来毛泽东处的何叔衡、李维汉、周以栗、滕代远、郭亮、毛泽覃等人。后来经周以栗、滕代远介绍加入了共产党,从此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由于出色的表现,他先后在叶挺新兵营担任班长、排长职务。后来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,随后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。此后由于作战英勇,先后做了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七连连长,红四军特务连连长和特务营党代表。1931年,被福建省军区任命为独立第七师师长,不久调任红十九军五十四师师长。
陈树湘在作战方面的优势在于善守,担任三十四师师长后奉命坚守泰宁,曾在山头阵地冒着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,多次打退汤恩伯3万多人的进攻,虽然最后导致泰宁失守,但却赢得了牵制敌军进攻的时间。
陈树湘牺牲的时候仅仅29岁。1934年,11月26日,陈树湘接到中央军委命令,要他率红三十四师阻击尾追之敌,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。
在一次次炮火猛攻下,阵地弹片啸叫,血肉横飞。激烈的战斗持续数日,三十四师被切断后路,孤军奋战在湘江东岸的几个小山包上。当陈树湘最后一次集合阵地上的战士清点人数时半天没有作声,因为差距实在太大了。陈树湘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命令剩余部队撤退,但是他的连长说:“师长,趁现在还有一点兵力,我们掩护您突围吧。”战士们齐声喊道:“师长,哪怕只剩下一个人,我们也要保护首长冲出去。”他回答说:“同志们,现在己经没有什么师长、连长、战士之分了,我也是一个兵,我们要并肩战斗,宁死不做俘虏。"
<有什么想说的,评论区欢迎你>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